肝病专栏

首页 肝病专栏 肝病防治中心|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肝病防治中心|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2024-08-01

字体大小:       浏览量:0次

近几十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事实上,除肝移植外,治愈性治疗,如肝切除术,可提供良好的预后,但仍局限于早期肝癌。早期肝癌是无声的,很难被发现。一旦发现肿瘤,肝癌可能已经处于晚期阶段。因此,越早诊断,越早手术,预后越好。早期诊断和筛查是提高生存率的第一步,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获益。

1、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 岁的男性。

目前,抗 HBV 和抗 HCV 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精准筛查新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2、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US) : US的优势在于其方便、快捷、价格低、无辐射等,目前体检筛查多首选超声。但其检出率受操作者的技术及患者体质影响,尤其受气体影响明显,导致病灶检出率要低于CT、MRI,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逐渐应用于临床,超声对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在直径小于2cm的肝癌诊断中,超声造影比常规螺旋CT有着更高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随着 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能谱CT的普及,能谱CT凭借其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以及单能量曲线和能谱曲线明显提高了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平扫病灶常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且内部密度混杂,典型的肝癌病灶增强扫描呈"快进快 出"强化特点,且多伴有肝硬化的表现。通过对比能谱CT与多层螺旋CT发现,能谱CT对小肝癌检出率比普通螺旋CT多出18.1%,目前能谱CT已经基本在市级三甲医院得到普及。

(3)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高组织分辨率、功能成像及波谱分析。磁共振具有相比CT更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但对于肝内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其准确性并没有明显提高。近些年普美显作为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其诊断小结节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普美显能有效提高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之间的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3、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血清 AFP 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血清 AFP≥400 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 AFP 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作动态观察,并 与 肝 功 能 变 化 对 比 分 析 , 有 助 于 诊 断 。 

异 常 凝 血 酶 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antagonist- Ⅱ(PIVKA Ⅱ)或 des-gamma carboxyprothrombin(DCP)]、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fraction ofAFP,AFP-L3)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 AFP 阴性人群。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 Ⅱ和AFP-L3 构建的 GALAD 模型在诊断早期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5.6%和 93.3%,有助于 AFP 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目前已有基于中国人群大样本数据的优化的类 GALAD 模型(C-GALAD、GALAD-C、 C-GALAD Ⅱ等)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另外,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 Ⅱ构建的简化的 GAAD 模型及 ASAP 模型与 GALAD模型诊断效能类似。基于7个 microRNA组合的检测试剂盒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6.1%和 76.8%,对 AFP 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7.7%和 84.5%。

近年来,“液体活检”包括循环游离 microR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fDNA、循环肿瘤 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游离线粒体 DNA、游离病毒 DNA 和细胞外囊泡等,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肝病防治中心我国是肝癌发病大国,肝炎人口基数庞大提高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水平、实现肝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根治率、延长生存期的根本所在。随着影像学诊断、蛋白标志物检测、分子标志物检测等诊断技术进步以及患者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相信更多早期患者能够尽早确诊、及时治疗。目前肝癌诊断研究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许多难题等待解决,但是随着液体活检技术、多组学、AI技术等的发展,将为肝癌早筛、早诊提供更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