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专栏

首页 肝病专栏 警惕!一种“新型隐球菌脑炎”

警惕!一种“新型隐球菌脑炎”

2020-10-23

字体大小:       浏览量:1次

  邢台市第二医院内三科作为收治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专科,近段时间,遇到几例新型的脑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这种疾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脑实质所致。其临床症状类似结核性脑膜炎、流脑、脑肿瘤。起病形式多为亚急性和慢性,少数为急性。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易被原发病掩盖或者合并症干扰而导致误诊,致使其病死率较高,一般约2周即死亡。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导致了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迅速增长。86% 的隐球菌脑膜炎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每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隐脑发病率(约为66例/1000)显著高于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约为0.9例/10万)。

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体,以多糖荚膜为特征,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也可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隐球菌脑膜炎常起病隐匿,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过程,典型表现为重度头痛;头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伴精神状态、性格的改变,发热、嗜睡和昏迷。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包括脑积水、视乳头水肿引起的视盲、突发性感音性耳聋、颅神经麻痹、运动和感觉功能缺损、小脑功能障碍和癫痫。

诊断隐脑主要是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早期阳性率可达85%以上。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涂片镜检密度检查,既可作为诊断依据、了解感染程度,又可作为病原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治疗上分为初始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一般采取鞘内注射药物、降颅内压、对症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

 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是隐脑预后不佳、病死率高的重要因素。误诊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减少误诊是降低隐脑病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市第二医院内三科经过多次临床实践,总结出几条体会:1、临床医生要提高对隐脑的认识和警惕,遇到可疑病例,应常规做脑脊液墨汁染色,此检查方法简便易行而且阳性率极高。2、详细完整的询问病史,认真体检,以免被原有疾病掩盖或合并症干扰而误诊。3、本病治疗主要是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必须是长疗程、大剂量,合并鞘内注射及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并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目前该院内三科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在两性霉素B静点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的方法治疗隐脑,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避免了血脑屏障,稳定了其在鞘内的治疗浓度,大大提高了隐脑病人的生存率。              

(沈建晓 贺旭辉)